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
六祖惠能云: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。
相信因果,深信因果。有因就有果,自作自受。善有善報,即三善道。惡有惡報,即三惡道。那無善無惡呢?
六祖惠能云: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
絕善惡之思想也,恢復本來面目。
<傳心法要.下>:問:如何是出三界?師云:善惡都莫思量,當處便出三界。
佛法別無他事,戒貪瞋痴而已。
我喜歡的是貪,不喜歡的是瞋,貪瞋就是愚痴。即是無眀。
【此取六根門頭,頓悟圓湛不生滅妙明真心。】
「此」是指《楞嚴經》,佛在這部經典裡面教阿難尊者,實際上教阿難也就是教我們大家,阿難不過是我們大眾裡面一個代表人物而已。教他在「六根門頭」,六根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意就是心裡的念頭,你就在這些地方去做功夫。「頓悟」,可見得它不是漸修,它不是按次第的,可以頓悟。如果你要是覺悟了,原來我們六根的作用就是真心本性在起作用。你說真如本性在哪裡?是什麼樣子?在眼叫見,在耳叫聞,在鼻叫嗅,在舌叫嘗,在身叫觸,在意叫知。換句話說,見聞覺知是真心本性的作用。哪個人不用?你迷了,它還是起作用。不過迷跟悟的差別在哪裡?悟的人起作用,是分別中的不分別的妙用,不落入價值取捨。迷的人落入分別中的分別,有價値取捨(貪瞋痴)。
偈曰---
色眼見色即染著,眾生眼濁難離色
見一切色不染著,功夫深沉如脫殼
不起憎愛無所見,無分別心真看破
於一切色起愛瞋,名有所見難割捨
有所見者眾生眼,俱縛凡夫陷愛愁
乃至諸根亦如是,妄念不生名超脫
六祖壇經以無住為本,無相為體,無念為宗。
無常沙門慧濬法師,以簡單,扼要,現實具體,為您開示講解,何謂分別中的不分別,不落入價值取捨,修持的方法。
連結如下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eyhZCXPNAw&t=2s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-
在中國,由於佛教的傳入,許多成語都直接或間接受因果論影響而生。比如「自作自受」、「自作孽不可活」、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、「前因後果」、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、「因果報應」、「報應不爽」、「在劫難逃」、「香火因緣」、「一面之緣」等。 了達因果皆是實相,名為深信。 明信因果是佛法...
-
六祖金剛般若經註自序:經是聖人之語,教人聞之,從凡悟聖,永息迷心。此一卷經,眾人性中本有,不見見者,但讀誦文字,若悟本心,始知此經,不在文字。若能明了自性,方信一切諸佛,從此經出。 又云:"金剛經"者,無相為宗,無住為體,妙有為用。自從道摩西來,為傳此經之...
-
六祖云:若於轉處不留情,繁興永處那伽定 。 轉就是會動,心不管有任何念頭,念頭都會轉動,而若於轉處不留情,即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。為何不留情?就是來時不拒絕,去時不要留,即使妄念要生起來,根本沒有機會讓它起來 因為有意思(留情)就是犯了貪瞋痴,即是起心動念,若無意思(不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