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

六祖惠能云: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。


相信因果,深信因果。有因就有果,自作自受。善有善報,即三善道。惡有惡報,即三惡道。那無善無惡呢?
六祖惠能云: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

絕善惡之思想也,恢復本來面目

<傳心法要.下>:問:如何是出三界?師云:善惡都莫思量,當處便出三界。

佛法別無他事,戒貪瞋痴而已。

我喜歡的是貪,不喜歡的是瞋,貪瞋就是愚痴。即是無眀。


【此取六根門頭,頓悟圓湛不生滅妙明真心。】

  「此」是指《楞嚴經》,佛在這部經典裡面教阿難尊者,實際上教阿難也就是教我們大家,阿難不過是我們大眾裡面一個代表人物而已。教他在「六根門頭」,六根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意就是心裡的念頭,你就在這些地方去做功夫。「頓悟」,可見得它不是漸修,它不是按次第的,可以頓悟。如果你要是覺悟了,原來我們六根的作用就是真心本性在起作用。你說真如本性在哪裡?是什麼樣子?在眼叫見,在耳叫聞,在鼻叫嗅,在舌叫嘗,在身叫觸,在意叫知。換句話說,見聞覺知是真心本性的作用。哪個人不用?你迷了,它還是起作用。不過迷跟悟的差別在哪裡?的人起作用,是分別中的不分別的妙用,不落入價值取捨。的人落入分別中的分別,有價値取捨(貪瞋痴)。
偈曰---

色眼見色即染著,眾生眼濁難離色
見一切色不染著,功夫深沉如脫殼
不起憎愛無所見,無分別心真看破
於一切色起愛瞋,名有所見難割捨
有所見者眾生眼,俱縛凡夫陷愛愁
乃至諸根亦如是,妄念不生名超脫


六祖壇經以無住為本,無相為體,無念為宗
無常沙門慧濬法師,以簡單,扼要,現實具體,為您開示講解,何謂分別中的不分別,不落入價值取捨,修持的方法。
連結如下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eyhZCXPNAw&t=2s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