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
拈花微笑與摩訶迦葉,學佛者不可不知的訊息!!!!
根據《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》中記載,在佛陀入滅以前,曾有娑婆世界方廣大梵王以千葉金光明大婆羅花供佛,並且向佛問法。佛陀一首拈起婆羅花,一邊望著大眾,微笑無語。會中八萬四千人天眾各各相對無言,沒有人知道佛陀的微笑究竟是什麼涵義,只有大迦葉尊者以一抹淡淡微笑回應佛陀。
佛陀對大眾宣說:
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矚摩訶迦葉。
無沙門慧濬法師,以摩訶迦葉尊者的法門,以無常為核心,水中月為譬喻,簡單扼要,俱體現實講解方式,帶您進入禪宗修行。語音連結如下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Vq0SsAw7OU&t=3s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-
在中國,由於佛教的傳入,許多成語都直接或間接受因果論影響而生。比如「自作自受」、「自作孽不可活」、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、「前因後果」、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、「因果報應」、「報應不爽」、「在劫難逃」、「香火因緣」、「一面之緣」等。 了達因果皆是實相,名為深信。 明信因果是佛法...
-
六祖金剛般若經註自序:經是聖人之語,教人聞之,從凡悟聖,永息迷心。此一卷經,眾人性中本有,不見見者,但讀誦文字,若悟本心,始知此經,不在文字。若能明了自性,方信一切諸佛,從此經出。 又云:"金剛經"者,無相為宗,無住為體,妙有為用。自從道摩西來,為傳此經之...
-
六祖云:若於轉處不留情,繁興永處那伽定 。 轉就是會動,心不管有任何念頭,念頭都會轉動,而若於轉處不留情,即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。為何不留情?就是來時不拒絕,去時不要留,即使妄念要生起來,根本沒有機會讓它起來 因為有意思(留情)就是犯了貪瞋痴,即是起心動念,若無意思(不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