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

透視 "六道輪迴圖"啓發深層心靈共鳴,學佛者不可不知的訊息!

在中國,由於佛教的傳入,許多成語都直接或間接受因果論影響而生。比如「自作自受」、「自作孽不可活」、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、「前因後果」、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、「因果報應」、「報應不爽」、「在劫難逃」、「香火因緣」、「一面之緣」等。
了達因果皆是實相,名為深信。明信因果是佛法基本信念。一切事物均從因緣而生,有因必有果。

當我們種下了善因,不一定立即產生善報,只有等到緣份到了(因緣成熟)才能、也一定會得到善報的結果。反之,所作惡業,亦必於緣熟時始得惡果。因此經言:「假使經百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例如農民種植果樹作物等,如果能有合適的管理譬如施肥、除草、灌溉、剪除雜枝病枝等,隔年就會有相對豐碩的收穫;施肥、除草、灌溉、剪除雜枝病枝等對於作物的結成果實就是善因,相對豐碩的收穫就是善果。


善業爲善因,必收穫善果(善報、福報);惡業爲惡因,必收穫惡果(惡報、苦報)。惡業或因懺悔等善因緣,如樹木生長受阻,致使重業輕報,或不受業報;如果樹長成,已經是定業不可變易,必然受報,即所謂「定業不可消」。果實長出之前爲花,俗稱花報、現世報,是報應的迅即現前;而果實長成後,俗稱果報。----维基百科---





華嚴經言: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 造。」,十法界不離吾人當前這一念心,悟者為聖,迷者為凡,每起一念,即落一道法界境界

善悪的本質來自意識心、意識心也就是無常心、善悪的本身就是輪迴。
意識心就是因、因是無常、呈現出來的果也是無常。

善因進入三善道、悪因導至三悪道。依舊在六道輪迴、每次輪迴實實在在"有"、下次輪迴時本次已成"空"。呈現空有不二的本質。即無常、中道、水中月。
六道輪迴更是一種自然現象、像白天與晚上應行、無法人為干擾。自然的變化、無情緒無心的運行,了解此現象即是一相三眛。相應此現象即是一行三眛。

善因、無悪因呢???????不執兩邊[善.悪 )不取善、不取悪、亦即不貪、不瞋,無憎愛、無善悪、貪瞋、愛因。即壇經云: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。恢復本來面目、盡本份而已

即因即果
因為因與果沒有間隔,是絕對的同時存在。因的當下即是果,果的當下即是因。因即是果,果即是因,無二無別,當下因果全部展現,沒有分秒的差別。明了了這一點自己的心就不會再求什麼,更不會再等什麼。因為一切皆不可得,更求不到,只是隨緣妙用。能妙用是果,果不離因,無因怎麼會有果呢?明白了因果同時,就不會再生什麼妄心等待。


本來無一物、何處惹塵埃。何其自性、本自清淨
本來無一物、何來貪、何來瞋、有貪有瞋即是愚痴、更是犯戒。與法性相應即是持戒、不與法性相應即是犯戒。更是無住為本、無相為体、無念為宗的本源。


無常沙門慧璿法師、以簡易文詞講解佛法.使現代学佛者免於迷惘之苦。
六道輪迴圖法帶連結如下:
 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pk93k9bB58



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

空寂無生 的原意與解釋、進而自修、自証,學佛者不可不知的訊息!

現代學佛者尋思名詞術語、追尋其意義與原意其實很多的術語意義是相同。

空寂無生這個名詞、須借善知識的解釋與引導、使學佛法者更能体会經典的法義。免於迷惘之惱。
欲了解 空寂無生,須先了解   心   ,。始於心圓滿於心。自修自証。    空 寂無 生.以現代   術  語   解 釋即是"無心"對六塵無心(沒有價值判断、取捨---沒意見)。反之有價值、判断取捨---非無心。無心非如木頭、石頭一般、人們在生活上需要,促進社會進步、需要思考、不能混為一談及錯亂。


   可叁考下列佛典之語:
華嚴經言: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 造。」,十法界不離吾人當前這一念心,悟者為聖,迷者為凡,每起一念,即落一道法界境界

六祖壇經:
五祖謂惠能曰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若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即名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。」
維摩詰經》經典名句】若菩薩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;隨其心淨,則佛土淨

雜阿含經》中說:「心惱,故眾生惱;心淨,故眾生淨。」

《金剛經》裡講「應如是降伏其心」,便在強調心念的重要,不生起妄想。法界唯心,萬法唯識,因此可知淨土的顯現是與心識相應的。

大乘起信論》說:「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

金剛經》說:「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

《金剛經》上須菩提問世尊:「善男子,善女人,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云何住,云何降伏其心?」佛說:「應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」

頓悟入道要門論》說:「無念者,一切處無心是,無一切境界,無餘思求是,對諸境色,永無起動,是即無念。」又日:得無念者,六根無染故,自然得入諸佛知見。

慧璿法師、以簡易語詞、講解  空寂無生  使學佛者免於迷惘之惑。

聆聽法帶連结如下:建議先聆聽  心法  法帶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0RLdz_IqBk